座右铭的本质,简单地说就是把应该自我警戒的词语放在最靠近自己的地方,让自己时刻不忘。这是古人修身的需要,更是治理家国的需要。

个人、家庭、学校、企业、国家无不充斥着座右铭。民国二十八年(1939年)起,中华民国教育部将“礼义廉耻”定为国训。又如,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 在先秦时期。把文字镌刻在钟鼎类的器物上,立于重要的或者自己经常看得到的地方,是那时期的文化特点;慎言、谦恭、谨慎是最重要的书写内容。

记忆中座右铭和鲁迅先生最早联系在一起,中学时候学过一篇文章,文中鲁迅先生在桌子上刻“早”字以激励自己。自己以前读书却从未想刻过早字,却是常常和同桌一起刻“三八线”,以示主权。

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座右铭从我的世界中抽离了,直到前几日看到了有人将毛姆的一段话引为座右铭:“There was so much I wanted to learn,so many places I wanted to see,so many experiences I felt I couldn’t afford to miss;but the years were passing and time was short. I was never without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. To what? Well,I suppose to myself and to such gifts as I had,desiring to make the most both of them and of myself.”

记得高中时候班主任——梁先生总给我们灌心灵鸡汤,曾言:“做最好的准备,做最坏的打算”。这句话伴随了我高中的青葱时光,直至某时候烟消云散。它和墨菲定律(西方管理学三大定律之一)有异曲同工之妙。 其主要内容: 一、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; 二、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; 三、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; 四、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,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。 简单地说就是:看似一件事好与坏的几率相同的时候,事情都会朝着糟糕的方向发生。阐述了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性,为了避免不幸的发生,我们要做最好的打算。

引用毛主席一句话作为结尾“贵有恒,何必三更起五更眠;最无益,只怕一日曝十日寒”。你的座右铭是什么呢?